您的位置: 中国文化产业信息网 > 新闻中心 > 动态 > 正文

用文化消费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中国文化产业信息网资讯 时间:2021-02-26 11:45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编辑:wenchanwang

春节期间,文化消费市场供需两旺,呈现出多元化、品质化和高端化的趋势,不仅推动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更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发展动力和活力。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要充分激活国内文化消费活力,借助国内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进而助力中国文化产业走向国际。

文化消费市场迎来新变化

春节假期,在疫情防控和就地过年的新形势下,不少省份出台了发放稳岗补贴、文化消费券、减免景区门票、推出丰富多样的文化消费活动等措施,各地文化消费热情高涨。

“2020年春节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文化消费活动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2021年春节,就地过年和各地暖心政策的出台,使得文化消费潜力快速释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杨晓东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2021年春节文化消费明显的特征是: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的趋势更为明显。

2月4日,文化和旅游部启动“云游合家欢,就地过大年”全国旅游宣传推广活动,鼓励和支持各媒体、平台增加线上线下文化和旅游产品的供给。各地倡导就地过年,文化和旅游消费平台积极上线本地旅游产品,优质的乡村文化旅游消费、周边游、以春节为主题的文化消费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春节文化消费火热的原因是国内疫情的有序防控创造了良好的消费环境。在就地过年的倡导下,大城市的文化消费活跃,热度最高,与往年相比有显著的增长。春节正好是文化消费的重要时间点,累积性的文化消费集中爆发。

“就地过年使过去春节带来的疲惫感减弱了。去民宿体验、到书店遍览新书、钻博物馆学习历史与传统,一部分人愿意静下心来,读读书,整理心情,思考问题,培育情操,提升审美能力,都是很好的放松方式。同时,养生健身,休养生息,有利于人们节后重新投入工作。人们从传统的物质消费上升到更富有精神消费特点的文化艺术、休闲健康、生态保护的层次。”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告诉本报记者。

魏鹏举认为,今年春节文化消费呈现出两个新特点:文化消费群体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与就地过年有关。随着新经济形态的发展,加速了线上线下消费融合,“一加一大于二”的融合效应逐渐凸显。

在杨晓东看来,2021年文化消费出现新变化,给未来文化消费提供了发展机遇。“云消费”方兴未艾,各地应为线上文化消费创造更多条件,优化线上线下文化消费产品供给,推出一批本地化、特色化的高品质产品。并对文化消费产品进行精准营销与推广,提升线上文化消费的便利性和互动性。还要优化线上线下文化消费环境,加强线上消费市场监管。

对于如何把握新的文化消费趋势,拉动经济发展,魏鹏举建议,应抓住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契机,顺势而为,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积极推动和激活内需;抓住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

“今年春节文化消费带来的启示是,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春节在举办理念、举办方式、举办特色上进行调整。”金元浦表示。

文化消费新变化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就地过年带火了本地游、周边游、短途自驾游,各地公园、景区、博物馆、滑雪场等客流量大幅增长。多部国产电影上映,引爆了春节电影市场。

魏鹏举认为,从就地过年政策带来的市场效果看,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方面,为线下文化消费创造了稳定良好的环境。比如,留京过年可以保障北京文化消费场所正常运营,保障文化消费服务支撑体系更加完整,这是就地过年带给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另一方面,对线上文娱消费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就地过年把花在路上的时间变为闲暇时间,可以宅在家里看视频,还可以在云端看展览等,线上文化产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杨晓东认为,在就地过年政策的鼓励下,掀起的春节文化消费热潮将倒逼文化消费升级和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

金元浦告诉记者,就地过年对于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很大作用。“强大的文化需求对文化企业的供给侧提出了新要求,对更接地气的创意及其人才提出了要求,促使文化创意企业加快高质量的升级换代。”

在杨晓东看来,就地过年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有利于本地文化资源的产品化开发,特别是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创意商品的开发。有利于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新技术带来的线上文化消费快速发展,有利于传统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如数字出版、文博单位的夜间文化消费形式的多样化等。有利于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消费活力日益增强,文化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有利于各地积极探索长效的文化消费机制。

不过,杨晓东强调,文化消费新变化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如何持续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当前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够,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如何破题;随着线上消费快速发展,如何做好线上文化消费市场监管,也是有关部门亟须关注的问题。

文化内需激活 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春节文化消费潜力得到了释放,在春节假日经济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春节本身是典型传统文化形式,会形成非常好的消费氛围,从而带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消费。正是因为这种文化传承,才能形成文化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今年春节情况来看,我国文化消费潜力巨大,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内需潜力巨大。”魏鹏举表示,文化消费在假日经济蓬勃发展,反映了人们消费升级。

杨晓东认为,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引擎,文旅消费已成为我国服务型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文化消费已成为我国新的消费增长点,这将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魏鹏举表示,文化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不仅能带来经济利益,社会效益也显著。今年春节文化消费的爆发,从侧面说明了在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中,文化产业供给侧的发力,将会把理论上的文化消费潜力真正变成效益。

在金元浦看来,就地过年,挑战变成了机遇,互联网拉近了遥远相隔的人们,创造出文化消费的新内容、新方式和超越吃喝的新境界。智能消费迅速壮大,文化游、智慧游、云旅游、博物馆线上游等层出不穷。网购年货、“云端过节”、数字红包等消费方式成为春节必选节目。而网购、快递保证了年货畅通的渠道,都推动了文化消费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魏鹏举认为,强大的文化内需将有利于文化“走出去”,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内需的效用,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一方面,要充分激活国内文化消费活力,借助国内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进而助力中国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另一方面,在特定成熟的内部市场形成良性竞争,激发创新。文化企业向外发展,不仅要有先进的文化产品,还需要有成本优势,这样在面对外部市场时竞争力会更强。“文化产业是一个‘精神加油’产业。文化消费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不仅让人们变得更充实,也让社会变得更和谐、更积极、更有正能量。”

本报记者 李晓红

  • 分享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新闻搜索
    网 站 栏 目:
    发 布 时 间:

louis vuitton bags louis vuitton handbags Jordan 11 Retro cheap jordan shoes cheap jordan shoes Air Jordans Shoes beats by dre cheap monster beats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本站动态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友情链接 | 欢迎投稿
网络营销 | 人才招聘 | 刊物订购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客户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实名:中国文化产业信息网 本站运营:中国文化产业信息网
粤ICP备12076823号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信息网
邮箱:972677734@qq.com 全国服务热线:400-686-3360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