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国文化产业信息网_中国文化产业第一门户网站 > 新闻中心 > 动态 > 正文

历史文物资源在文化强省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中

中国文化产业信息网资讯 时间:2012-10-09 14:15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方伟 向回
    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实体存在。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和聚居区之一,我省境内遍布着我国先民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遗迹,有着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我省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1634处,全省不可移动文物总量达到339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居全国第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30处,上升为全国第二。历史文物资源是人类文化遗产的核心资源,是形成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依托和支撑。在我省文化强省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中,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愈来愈凸显出独特的价值。

    历史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文化强省建设的助推器

    文物资源是我省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在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历史进程中,历史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保障之一,成为我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一大助推器。

    1.历史文物资源是重要的区域文化软实力。

    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可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文化基础和文化支撑。泥河湾20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印迹,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炎帝和蚩尤在涿鹿从征战到融合,釜山遗址被认为是黄帝“合符釜山”之地,顺平是唐尧故里,而唐县则是唐尧最初创建的都城。再者,拥有万里长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清东陵与清西陵三项五处世界文化遗产,邯郸、保定、承德、正定、山海关等五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各类博物馆、纪念馆92座,文物藏品91万件,而其中珍贵文物就高达7万余件。这些历史文化(文物)资源,对维系历史、延续文明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以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更犹如一张张“历史文化名片”和一个个“文化使者”,在提升区域品位、打造区域品牌和塑造区域形象等方面起到了至为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2.历史文物资源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历史文物资源直接拉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文物资源是发展科学考察旅游、文化教育旅游、体验旅游和特色旅游最基础、最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综合利用民俗、民间文艺、旅游商品等发展人文旅游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在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在我省430多处旅游景区中,有文物古迹的约占70%,以文物本体为依托的许多旅游景点,已成为我省旅游的热点。所以,在“十二五”期间,以历史文物资源为依托,着力打造历史遗址游、名人故居游、文化名城游、特色民居游、民俗风情游、民间艺术游、博物馆和纪念馆游、科技游、革命圣地游等文化旅游线路和项目,必将成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

    历史文物资源直接吸引文化招商项目。因为文物资源对地方旅游业的拉动,使得文物资源成了一种潜在的区域影响力,吸引许多重大项目落地开花结果。如邯郸市政府依托广府古城、磁山文化、大名古城、邺城遗址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积极催生广府生态文化产业园、武安东山文化博艺园、中国邯郸国际文化产业创意大厦等项目,并成功引入民营资本、国外资本50多亿元。在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实现政府零投入、产权方和维修方的多赢状态。

    历史文物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依托。文化遗产是最能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的资源,所以在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推进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中融入历史文化元素,把我省独特的历史文物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是文化强省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让文化创意和文化资源实现“联姻”,以文化创意为先导,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大项目为载体,以经典品牌为特色,我省就能走出一条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之路,从而开辟文化产业发展新天地。

    历史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具体实践

    文化惠民工程体现出文化建设的首要与基本宗旨。在科学、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历史文物,使文物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成为全面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具体实践。

    1.文化遗产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我省作为革命历史文物资源大省,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建筑物密集,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余处,以此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省人民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引导全省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在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文物的宣传和教育优势,深入挖掘它所凝聚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宣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和各具特色的城市精神,激发全省人民热爱河北、建设家乡的热情,为全面实现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目标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2.文博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各地积极实施博物馆建设,目前全省向社会免费开放的46家博物馆、纪念馆,从2008年以来免费接待观众3000多万人次。同时,各级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300多个,激发了全社会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使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和文化发展成果通过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平台、载体传递给人民群众,并使他们得到分享。

    3.文物保护性开发极大地推动了城镇建设上水平。

    在城镇建设中,我省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已经成了各级地方政府重点考虑的因素。如石家庄市以文化遗存为依托,修建赵佗遗址公园、东垣古城遗址公园,建设民生路历史文化一条街等。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延续城镇历史文脉,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在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和重要节点,打造一批精品工程、标志性建筑和特色街区,构筑有底蕴、有品位的城市文化体系,打造有特色、有内涵的城市文化名片,切实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和特色发展。

    4.文物旅游业发展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文博开放单位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600多万人次,门票直接收入3亿元,带动了当地商贸、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如黄骅聚馆古贡枣园是国内唯一一个具有人文价值的植物类国保单位,当地政府在做好古贡枣园文化保护的同时,依托独有的“国保”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景区周边乡村的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及配套服务,将600年古贡枣园变成当地农民的绿色“摇钱树”,老百姓从中收获到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如何进行我省历史文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

    在科学、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物,使文物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不仅能够为文物的保护提供保障机制,更可以使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和人文内涵在当代社会为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欣赏。

    探索建立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多元投入机制。目前,我省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来源单一,成为文保事业投入上的突出问题。而社会资金进入文物保护利用领域限制多、配套政策不完备、鼓励措施不完善,极大地制约了文物保护发展工作。一方面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将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另一方面要激发社会投资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文化遗产事业,建立“文保开发基金”,支持社会力量积极投入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进一步完善落实社会力量捐赠和遗产保护开发赞助的政策措施,不断拓宽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渠道。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相结合。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人文旅游最佳、最有效的载体,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的重要内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的保护与开发,都离不开民俗、传说、民间文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捆绑模式。在对文物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的同时,还必须通过恰当的方式开发和利用与其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利用各种人文资源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旅游活动,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变游客被动为主动参与式的旅游,实现本地旅游资源的高效开发。同时,应该采取一些有力措施,积极培养和扶持文化队伍和人才,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使广大农民享受丰富的文化服务,拥有多彩的文化生活,这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落实到基层的关键。

    借助文物影响力提升地方文化形象、打造知名商业品牌。一个区域的文化遗迹,本身就是该区域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基础,它借助各种品牌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地方群众的文化自豪感,使他们深切体会、了解了本地的特色文化,从而转向自觉、主动地保护这种文化,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惠民工程推进的多方共赢。如涿鹿祭祖活动、“山海关·中华龙抬头文化旅游节”、井陉感恩文化节、秦皇岛长城文化节、承德国际旅游文化节、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中国剪纸节、沧州武术节等文化特色浓厚的活动,依托当地物质的或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极大地提升了区域文化形象;而阜平县通过城南庄旅游活动的影响力,带动阜平红色旅游地位提升。此外,根据名胜古迹等著名文物的名称或图形而实际使用或注册商标,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知名商业品牌,对一个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承德避暑山庄实业集团生产的“山庄老酒”系列酒,历史源头正是4200年前的夷狄造酒,依托承德避暑山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皇家文化,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抢抓联合国申遗的历史机遇。联合国申遗的成功是世界遗产保护性开发的历史机遇,必然带动当地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我省现已有三项五处世界文化遗产,而即将于2014年参加申遗的大运河,在我省境内全长538公里,有古遗址、古墓葬、城镇、衙署、驿站、码头、船闸等文物遗存点325处。其中运河沧州段南起吴桥第六屯、北至青县李又屯,流经吴桥、东光、南皮、泊头、沧州市区、沧县、青县等,是京杭大运河串起的近百座大大小小城市中里程最长的。张北县的元中都遗址与邻近的内蒙古元上都遗址2006年一起申遗并同时被列入国家申遗名录,虽然与“世遗”失之交臂,但内蒙古元上都遗址申遗的成功对元中都遗址今后的保护与开发,无疑成为了一个历史机遇。

    建设文化强省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物资源作为我省最为重要的文化软实力,在增强全省文化凝聚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全省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调动和活跃了全省人民的文化创新力,从而对推动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进一步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着不可比拟、也难以替代的重大价值。
  • 分享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新闻搜索
    网 站 栏 目:
    发 布 时 间:

louis vuitton bags louis vuitton handbags Jordan 11 Retro cheap jordan shoes cheap jordan shoes Air Jordans Shoes beats by dre cheap monster beats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本站动态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友情链接 | 欢迎投稿
网络营销 | 人才招聘 | 刊物订购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客户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实名:中国文化产业信息网 运营商:深圳长城盛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粤ICP备12076823号-1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信息网
邮箱:972677734@qq.com 全国服务热线:400-686-3360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